臺風來勢洶洶,城市高樓聳立,狂風席卷下高樓的抗風能力怎么樣?記者就此采訪了在寧的建筑設計方面的權威專家。
抗震建筑防臺風一般沒問題
臺風來襲,會對南京的一些高樓大廈的安全造成影響么?東南大學建筑工程抗震與減震研究中心主任程文P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臺風和地震相比對高樓大廈的威脅要小得多。
所以目前在建筑設計中考慮得比較多的是地震造成的影響。對于大樓設計而言抗震的設計是關鍵,而一棟達到了抗震條件的大樓,抗擊臺風就沒有問題了。目前在建筑物中比較關注抗風設計的主要是塔形等高聳結構的建筑,一般的臺風不會對建筑物的結構造成影響。比如建筑具備了防七級地震的能力,一般而言防臺風也就不在話下了。
沿海抗風標準亟待提高
東南大學建筑工程抗震與減震研究中心的王修信教授告訴記者,目前對于各地的建筑抗風設計是因地制宜,全國根據不同地區劃分有不同的標準,沿海多臺風地區標準高,而內地少臺風地區較低。一般是按照50年周期內臺風的情況來指定一個抗風標準。專業上稱作風荷載標準,也就是該地10米的建筑每平方米承受的風壓標準。據介紹,南京目前的風荷載標準是0.4千牛/平方米,而靠海的南通地區是0.5,而頻受臺風侵擾的浙江和福建等地的標準有的達到0.7和0.9。一般來說,城市的建筑抗風設計都是參照50年內的臺風情況設計的,也有少部分臨時建筑是按照20年或30年內臺風情況設計的。
王修信教授指出,從近年臺風頻頻登陸造成巨額損失的情況看,沿海多臺風地區的建筑抗風標準有的已偏低,有的地方只是抗20年30年一遇臺風的標準,一遇上50年一遇的臺風肯定會超標。這次桑美臺風被稱做50年以來最大風力,這樣一來沿海不少地方的抗風標準肯定是落后了。據介紹,目前王教授正在負責一個課題,研究提高沿海地區的建筑抗風標準。王教授坦言,標準提高過多主要會造成建筑造價的提高。目前正規設計建造的高樓在一般的臺風中問題不大,但面對50年一遇以上的臺風,還是存在一定的危險。
抗風薄弱環節是私建違建房屋
其實臺風威脅最大的并不是高樓大廈,而是一些私建和違建的房屋設施。王修信教授介紹道,高樓越高,其抗風設計也會水漲船高,所以一般正規設計建造的大樓抗風都沒有問題,但一些太高的建筑物的樓頂設施在大風中安全就很難說。在臺風中破壞最大的其實是一些高樓的附建物、廣告牌等其他建筑設施,王教授特別指出,一些大框架、高結構的廠房、一些私自建造沒有設計圖紙的民房、違章搭建……這些建筑會是臺風來襲中的重災區,所以在防御臺風中,當務之急不是高樓的荷載力問題,而是加強對這些危險地帶的檢查和防護,以避免造成重大的損失。
玻璃幕墻是隱形殺手
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李愛群教授是建筑結構方面的專家,他告訴記者,臺風一般在沿海地區肆虐,在進入城市之后,一般會受到很大的耗損。但是如果是超強臺風,進入城市后,仍然會對三類建筑造成很大的危害。一類是超高建筑,這些高層建筑雖然都做過抗風設計,但是這些超高建筑一般都有玻璃幕墻,在臺風來臨之后,這些玻璃幕墻會成為建筑下過往行人的潛伏殺手;另外一類是塔圍結構的輸電設施等,由于不像建筑物那樣“堅強”,這些塔圍結構會在臺風中受損;另外,像南京一些建在長江邊上的老式建筑,由于沒有做過抗風設計,也容易受到臺風的破壞。
李院長告訴記者,現在在南京的一些超高層建筑上,安裝了風力荷載采集系統。他們已經從潤揚大橋上成功采集到了去年的臺風荷載數據,這樣一來,就對臺風對建筑物的影響有了翔實的數據,他們就可以對建筑能對抗多大風力的臺風,有比較精確的把握。

抗震建筑防臺風一般沒問題
臺風來襲,會對南京的一些高樓大廈的安全造成影響么?東南大學建筑工程抗震與減震研究中心主任程文P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臺風和地震相比對高樓大廈的威脅要小得多。
所以目前在建筑設計中考慮得比較多的是地震造成的影響。對于大樓設計而言抗震的設計是關鍵,而一棟達到了抗震條件的大樓,抗擊臺風就沒有問題了。目前在建筑物中比較關注抗風設計的主要是塔形等高聳結構的建筑,一般的臺風不會對建筑物的結構造成影響。比如建筑具備了防七級地震的能力,一般而言防臺風也就不在話下了。
沿海抗風標準亟待提高
東南大學建筑工程抗震與減震研究中心的王修信教授告訴記者,目前對于各地的建筑抗風設計是因地制宜,全國根據不同地區劃分有不同的標準,沿海多臺風地區標準高,而內地少臺風地區較低。一般是按照50年周期內臺風的情況來指定一個抗風標準。專業上稱作風荷載標準,也就是該地10米的建筑每平方米承受的風壓標準。據介紹,南京目前的風荷載標準是0.4千牛/平方米,而靠海的南通地區是0.5,而頻受臺風侵擾的浙江和福建等地的標準有的達到0.7和0.9。一般來說,城市的建筑抗風設計都是參照50年內的臺風情況設計的,也有少部分臨時建筑是按照20年或30年內臺風情況設計的。
王修信教授指出,從近年臺風頻頻登陸造成巨額損失的情況看,沿海多臺風地區的建筑抗風標準有的已偏低,有的地方只是抗20年30年一遇臺風的標準,一遇上50年一遇的臺風肯定會超標。這次桑美臺風被稱做50年以來最大風力,這樣一來沿海不少地方的抗風標準肯定是落后了。據介紹,目前王教授正在負責一個課題,研究提高沿海地區的建筑抗風標準。王教授坦言,標準提高過多主要會造成建筑造價的提高。目前正規設計建造的高樓在一般的臺風中問題不大,但面對50年一遇以上的臺風,還是存在一定的危險。
抗風薄弱環節是私建違建房屋
其實臺風威脅最大的并不是高樓大廈,而是一些私建和違建的房屋設施。王修信教授介紹道,高樓越高,其抗風設計也會水漲船高,所以一般正規設計建造的大樓抗風都沒有問題,但一些太高的建筑物的樓頂設施在大風中安全就很難說。在臺風中破壞最大的其實是一些高樓的附建物、廣告牌等其他建筑設施,王教授特別指出,一些大框架、高結構的廠房、一些私自建造沒有設計圖紙的民房、違章搭建……這些建筑會是臺風來襲中的重災區,所以在防御臺風中,當務之急不是高樓的荷載力問題,而是加強對這些危險地帶的檢查和防護,以避免造成重大的損失。
玻璃幕墻是隱形殺手
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李愛群教授是建筑結構方面的專家,他告訴記者,臺風一般在沿海地區肆虐,在進入城市之后,一般會受到很大的耗損。但是如果是超強臺風,進入城市后,仍然會對三類建筑造成很大的危害。一類是超高建筑,這些高層建筑雖然都做過抗風設計,但是這些超高建筑一般都有玻璃幕墻,在臺風來臨之后,這些玻璃幕墻會成為建筑下過往行人的潛伏殺手;另外一類是塔圍結構的輸電設施等,由于不像建筑物那樣“堅強”,這些塔圍結構會在臺風中受損;另外,像南京一些建在長江邊上的老式建筑,由于沒有做過抗風設計,也容易受到臺風的破壞。
李院長告訴記者,現在在南京的一些超高層建筑上,安裝了風力荷載采集系統。他們已經從潤揚大橋上成功采集到了去年的臺風荷載數據,這樣一來,就對臺風對建筑物的影響有了翔實的數據,他們就可以對建筑能對抗多大風力的臺風,有比較精確的把握。
下一篇:我國建筑幕墻技術已達國際水平 |

相關文章
|
- 論壇熱帖
- 最新產品
- 展會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