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9月,廣東省規模以上
玻璃企業工業總產值達130億元(預計全年可超過160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
平板玻璃工業總產值約45億元,占34.6%;
深加工玻璃工業總產值約85億元,占65.4%.廣東省玻璃產業的發展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
浮法玻璃產能居全國第二。2006年,廣東省的
浮法玻璃產量位于河北、江蘇之后,居國內第三。據2007年前9個月的數據,廣東省的浮法玻璃產量已躍居國內第二。2007年1~9月,全國
平板玻璃產量為39184萬重量箱,其中浮法玻璃產量為32718萬重量箱,產銷率為98.78%.廣東省平板玻璃產量為5260萬重量箱,占全國總產量的13.44%,其中浮法玻璃產量約為4477萬重量箱,占全國浮法玻璃產量的13.68%.預計到今年12月底,全省平板玻璃產量將突破7000萬重量箱。
二是擁有國內深加工玻璃規模最大的加工群。據統計,廣東省深加工玻璃包括
建筑節能玻璃、
汽車玻璃、工程玻璃、家電家用
裝飾玻璃、
藝術玻璃等各種
門類玻璃的產量提高都在15%以上,其中1~9月,汽車玻璃產量增加了789萬平方米。
三是技術裝備水平進一步提高。隨著玻璃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寬和國際化市場競爭的推動,廣東省玻璃生產技術水平和產品檔次一直在不斷提高。2007年,廣東省新上浮法玻璃
生產線3條,其中
薄板玻璃生產線1條,新增浮法玻璃生產能力1200萬重量箱,新上年產200萬套高檔汽車玻璃生產線1條,此外還新上了在線、離線Low-E生產線等,全省玻璃產業結構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全省無論是浮法玻璃還是加工玻璃都逐步向高端產品邁進。南玻、信義
太陽能超白壓花玻璃生產線的建成投產更是填補了國內空白。江門華爾潤提出“告別低端產品”的口號,杜絕了低端產品的出廠。
中空玻璃、
太陽能玻璃、
超白玻璃及高檔
汽車安全玻璃等的發展都標志著廣東省玻璃產業正在向高端化方面發展。
四是走節能降耗、發展綠色玻璃產品的路子。圍繞國家節能減排的方針,廣東省玻璃企業積極走節約能源、降低消耗、減少污染的路子。不少平板玻璃企業都積極采用了富氧燃燒、全氧燃燒技術,加大了
窯爐改造力度,增儲熱室等,努力降低生產能耗。據初步統計,2007年1~9月,全省浮法玻璃企業單位產品綜合能耗為14千克標煤/重量箱,其他平板玻璃生產工藝能耗為18~20千克標煤/重量箱,處于國內先進水平。加工玻璃企業也積極采取各項措施,包括提高原片利用率、成品率、改變包裝等措施,努力降低能耗。不少企業更是通過技術改造、工藝改進,大量回收利用廢平板玻璃及日用玻璃,發展循環經濟,既減少污染,又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近年來,圍繞
新能源開發和建筑節能等工作,高檔次的Low-E玻璃、
中空玻璃、
節能玻璃、太陽能玻璃等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應用,成為廣東省
綠色建材長廊中的一道風景。
廣東省玻璃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不少困難和不協調之處。
首先,由于燃油價格、原材料價格及其他成本的上漲和市場供求變化造成了平板玻璃價格的不斷上升和較頻繁的價格調整,這給深加工玻璃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了較大的影響,甚至有部分深加工玻璃企業的效益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因此,加強行業內特別是上、下游企業的聯系和溝通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行業自律的重要性越來越顯得突出。有的企業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采取了一些不正當的競爭手法,造成了企業間相互壓價、互挖人才,仿冒他人知識產權的產品等等。這些都對行業及企業自身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再次,由于市場的推動,產品在市場上出現階段性的供不應求,這就促使不少企業加速新項目的上馬,存在盲目建設、重復建設的苗頭。2007年,無論是浮法
玻璃行業,還是工程玻璃、加工玻璃、藝術玻璃行業的產能擴張都很快。簡單、重復的產能擴大必將造成惡性的市場競爭,這都是行業今后發展的嚴重隱患。廣東省內還有一些落后的生產工藝如日
熔化量100噸左右
格法玻璃生產工藝、簡易的玻璃加工生產線不斷增加等等,都已經成為全行業技術進步的障礙。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節能、創新、和諧、發展”,協會120多名會員單位代表和有關玻璃生產、加工、貿易及配套的原料、
設備等廠商代表參加了會議。中國
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副會長張景燾在會議上作了題為《我國玻璃工業面臨形勢和發展趨勢》的演講,廣東省經貿委工業處的梁榮英解讀了廣東省
建材產業結構調整和淘汰落后玻璃產能的相關政策。中國
建筑材料檢驗認證中心副主任石新勇介紹了我國
玻璃深加工和
門窗認證等相關方面的
政策法規及實施要求。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玻璃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