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省運城市市領導在一次工作會議上表示,
鋁鎂業做為運城市的支柱產業,將進一步把這一優勢產業做強做大,拉長鏈條,放大優勢,形成集群。
據數據顯示,運城市擁有鋁工業企業18戶。其中,
氧化鋁生產企業兩戶,
電解鋁生產企業9戶,
鋁加工企業7戶,
氧化鋁生產能力250萬噸,占全國的18%;電解鋁生產能力80萬噸,占全國的10%。2007年鋁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10億余元,占全市工業銷售總量的24%。全市
金屬鎂生產企業有9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6家,年生產能力1萬噸以上的企業13家,5萬噸以上的兩家,金屬鎂生產能力39.2萬噸,2007年實際產量21.9萬噸,占全國的50%,鎂
深加工生產能力14.9萬噸,2007年實際產量11.8萬噸,鎂行業2007年總銷售收入達70.7億元,利稅7.3億元,就業人數2.1264萬人。
數據表明,運城市的鋁鎂工業具有明顯的發展優勢。其中,鋁工業已發展成為全市工業經濟的支柱產業,鎂工業在全省、全國乃至全球都有較大影響,鋁鎂工業已經呈現向產業集群發展的良好態勢。運城市鋁鎂產業之所以能形成今天的優勢,是因為運城具有鋁鎂產業發展壯大的資源和條件。首先是資源優勢。我國現已探明的
鋁土礦資源23.1億噸。其中,山西達9.4億噸,占41%。為發展鋁加工業提供了充足資源。
目前,已探明運城市
白云石總儲量在數億噸以上,品位高、厚度大、易開采,為金屬鎂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源保障。再看技術優勢。運城市的鋁鎂企業普遍重視深加工技術研發,重視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聯合,先后同中科院北京分院、中科院長春研究所、北京有色總院、上海交大、西北工大等單位建立了技術研發合作關系,在技術工藝、新產品開發等方面體現出較高的水平。
在看到優勢的同時,運城市清醒地認識到當前鋁鎂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據調查,運城市鋁和金屬鎂工業研發能力比較滯后,多數鋁鎂企業產品類同,都以原鎂、原鋁為主打產品,低水平重復現象嚴重,缺乏新技術研發能力和產品后續加工能力。企業之間缺乏合作意識、信息溝通、技術創新交流,所以運城市雖然有些企業的產量位于全國同行業前列,但未形成一個拳頭,難以提高企業知名度,不能適應國際化發展的需求。
不少企業存在邊生產、邊污染、邊治理的問題,特別是小型企業不僅不重視環保,也無資金和技術治理污染,從而加大了環保整治難度,不利于產業可持續發展。
所以,運城市政府充分認識到這些困難,將加速推動該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使之逐步成為運城市未來在全國范圍內最具競爭力的先導性支柱產業。運城市政府表示,運城市將進一步加強鋁鎂產業規劃,確定發展思路。
其中,鋁工業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技術創新為支撐,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組織結構、產品結構和技術結構,強化產業集中,實現集約經營、改制改組、整合資源、循環經濟、招商引資同步推進。重點是抓好氧化鋁、電解鋁、航空用鋁及
鋁材深加工,不斷延伸發展煤—電—電解鋁—鋁加工—鋁材深加工這個產業鏈條。
鎂工業應通過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延伸產業鏈條,不斷開發高品位、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高效益的
鎂合金、鎂
型材、鎂
壓鑄件精品,擴大出口創匯,實現可持續發展,真正把運城市建設成全國乃至全球的原鎂、鎂
合金生產和研發基地,形成有核心競爭力和自主知識產權,能左右國內國際市場的“戰略聯盟”,打造出具有特色的能搏擊國際市場風浪的“航空母艦”。
圍繞鋁鎂產業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借助外力促使產業集群早日形成。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形勢下,建設鋁鎂產業集群,應著眼全球,精心策劃產業賣點,加大外出和請進來招商力度,吸引江浙等鋁鎂加工基地以及國際上有影響力的跨國公司、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商、供應商來運城投資發展,使運城鋁鎂資源優勢與國外公司技術、市場優勢相結合,促進運城市鋁鎂工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發展鋁鎂產業優勢多多,運城市在繼續做大做強電解鋁、金屬鎂主導產品的同時,將進一步拉長鏈條,配套發展鋁鎂型材、鋁鎂制品等項目,運城市鋁鎂業必將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鋁鎂產業集群之一。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設備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