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季來臨,電力的“迎峰度夏”也如期上演。在全行業產能迅速擴張數年之后,有“電老虎”之稱的
電解鋁行業也嘗到了“苦頭”。
7月8日,中國鋁業在香港聯交所發表聲明,由于山西省電力供應緊張,影響到公司在當地的兩家電解鋁廠的生產。此前,中國鋁業已經發出業績預警,宣布上半年凈利潤同比減少逾50%,這是該公司登陸資本市場以來,首次業績下降。
限電限產
“電力需求的最高峰尚未到來,除已經披露的山西‘限產令’之外,云南、貴州和山東等供電緊張的地區都應引起關注。”
據悉,中鋁在這些地區均有電解鋁產能。
8日,中國鋁業發布的公告稱,山西省電力供應緊張對公司當地所屬兩個電解鋁廠“有些影響”。中國鋁業投資者關系部經理曾表示,兩家位于山西的煉鋁廠房,正面對電力供應緊張問題,但目前影響并不大。
同時,有上海媒體報道稱,中國鋁業旗下山西華澤鋁電因電力不足已停產,自6月26日起,已陸續有29臺機器(
電解槽)停機。
山西省此次率先提出限產政策,主要是由于兩個原因,一是進入夏季,近期持續高溫影響,用電量陡然增大;二是作為北京周邊省份應因奧運環保要求,污染較大的地方小火電實施關停,導致電力缺口增加。“山西雖然是煤炭產地,但是所產煤炭大多輸出,電源建設的投資跟不上,電力供應緊張并非偶然,”蘭可分析說,“至于具體的企業,由于其在產業鏈中的位置,以及所處的地區不同,受到的影響有所不同。”
7月9日,關鋁股份公司董秘辦人士表示,目前限電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很多企業都會遇到。
而另一家地處云南的鋁業公司——云鋁股份(000807.SZ)表示,當地主要的電力由水電供應,目前正處于豐水期,所以不存在限電限產問題。
據了解,經過數年的產能擴張,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的鋁生產國。在產業鏈的布局方面,原材料和能源成為各電解
鋁企業投資時需要考慮的兩個最重要的因素。對中國鋁業來說,在上游資源的控制上,有著天然的優勢;但是在能源這一關鍵因素上,并沒有太大優勢,在今年電力供應緊張的背景下,這一矛盾顯得尤為突出。
“中國鋁業作為一個老企業,其電解鋁的
生產線布局,很多都處于電力供應緊張的地區,”蘭可對分析說,“相比來說,一些后建的企業反而具有優勢,這些企業往往是先有電源再上電解鋁,有些甚至是煤電鋁一體化的。”
“比如電力供應比較樂觀的河南省,是中國第一大電解鋁生產地,需要從電網購電的產能比例不到15%。但是中鋁在當地高達300萬噸的年產能中,所占比例比較低。”
十字路口
一段時間以來,電解鋁行業都是國家宏觀調控的對象,避免受到利益驅使而盲目擴大投資成為調控者的主要目標。在政府對產業的態度上,“保證自給,限制出口”是相當明確的產業政策。去年下半年,國家發改委明文取消了國內對電解鋁產業的優惠電價政策。
據介紹,電解鋁噸耗電通常高達1.45萬度,以0.4元/度計算,每噸鋁耗電成本達到5800元,是除
氧化鋁外最主要的成本。今年以來,各地供電緊張,首先限制各個高耗能行業的用電幾乎成為地方的共同選擇。
據了解,電解鋁生產第二大省——山東,雖然政府層面的還未頒布限產令,但部分電解鋁被列入“超電壓負荷”行列,被要求減少用電量。此前,該省已將用電高峰期的工業用電價格大幅上調。
山東省去年電解鋁產量155萬噸,約占全國12%的產量
由此,隨著煤炭價格的持續上漲,電價的上調,電解鋁行業經營風險陡然升高。7月1日起,中國電網對工業企業的銷售電價,已經平均上調了2.5分錢,以此推算,靠電網供電的電解鋁企業,每噸電解鋁的生產成本已經平均上漲360元左右。
此前,中國鋁業(601600.SH)曾發布公告稱,2008年上半年業績將同比下降50%以上,主要原因為年初以來的電力供應緊缺,一度導致部分鋁廠停產。2007年上半年,中國鋁業凈利潤(歸屬于母公司)63.97億元。隨后,德銀、高盛、美林等國際投行紛紛調低中國鋁業評級,德銀更是稱“中鋁最壞的時候尚未過去”。
“我們認為,從一系列的政策來看,國家對電解鋁行業的調控相當堅決,雖然存在地方和中央政府的博弈等因素,電解鋁行業長期受限的方向不會發生變化。”一位證券分析師表示。
據悉,作為第一大鋁工業國,中國的鋁工業已經成為全球
金屬市場的重要影響因素。7月7日,由于擔心中國電力供應緊張導致的電解鋁減產,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鋁上揚5%至紀錄新高,三個月期鋁MAL3一度跳升至3327美元,超過2006年5月所創的3310美元的上一紀錄。終場收報3310美元,升142美元。
長期而言,鋁工業的競爭最終將體現在成本上。“世界鋁產業未來發展的熱點,必定是礦產豐富、能源價格低廉的地區,國內鋁產業從發展來看,增幅減緩,甚至長期向其他國家轉移都是可以預見的。”上述證券分析師認為。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型材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