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居民對住宅的要求也已經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居住”的需求,在居住環境和功能、環保節能等方面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全球氣候變暖,突發自然災害的增加,人們的環保意識得到增強,而能源價格的暴漲和能源可能的枯竭也進一步引起人們對住宅綠色節能的重視。
綠色建筑的概念源自20世紀60年代,美籍
意大利建筑師Paolo Soleri將生態學和建筑學合并而首次提出了這個概念,因此它又被稱為生態建筑或可持續性建筑,隨著這一概念被廣泛的傳播和接受,其內涵也在不斷發展。在1992年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與會者第一次比較明確地提出“綠色建筑”的概念。此后英國、美國、加拿大都推出綠色建筑的標準。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也相繼于1996年、1999年推出自己的標準。
在國內,作為主要建筑構成的住宅小區建筑的設計理念也從第一代的“坐北朝南”發展到第二代的“親綠近水”,到近年興起的第三代居住概念—“綠色住宅”,現在有專家提出“綠色
節能住宅”的概念。在我國能源嚴重制約經濟發展的嚴峻形勢下,節能和綠色建筑的推進已經迫在眉睫。專家認為 “綠色節能住宅”應該達到有三個重要標準:一是低耗:即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二是環保:即無污染和對人體無害;三是人本:即提供健康、舒適、親和、人性化住宅空間。具體來說,“綠色節能住宅”小區需要達到以下一些基本的要求:
一、
能源系統方面:鼓勵采用
太陽能、風能和地熱,住宅設計考慮
保溫隔熱、冬天的陽光溫室效應、夏天的通風降溫效果。
二、水環境系統方面:供水設施采用節水、節能型系統,
排水考慮廢水的再利用,住宅采用節水衛生潔具和節水龍頭,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給景觀系統工程提供水源,并提倡建立循環用水設施。
三、空氣環境系統方面:要求保證室外空氣質素,室內自然通風,以及衛生間的換氣及對廚房空氣質量的要求等。
四、聲環境系統方面:要求達到室內噪音標準和作為室外建筑物之間
隔音的
降噪和周邊環境的標準要求。
五、光環境系統方面:要求
日照間距,室內盡量采用自然光,防止
光污染,使用節能燈具。室外的草地燈、路燈、廣告燈等,要求照明采用光度不高的節能燈,并使用
太陽能電池供電。
六、熱環境系統方面:要求住宅采用保溫隔熱設計,保證
供暖和夏天空調系統的環保,降低制冷和供熱的能耗。
七、綠化系統方面:建立小區良性生態環境,提供休閑活動功能,綠化、景觀、人文功能等方面要求綜合考慮,合理規劃和設計。
八、廢棄物管理與處置系統方面:垃圾處理要求分類和袋裝收集,壓縮運輸。
九、
綠色建材系統方面:采用國際上通用標準的3R材料,即可重復、可循環、可再生材料。
要達到這些要求需要從多個方面綜合考慮,首先是規劃,從城市規劃開始就需要重視“綠色節能住宅”的概念,合理和綜合利用資源有限的土地,用長遠和可持續發展的目光進行城市住宅小區的規劃,比如從土地利用的角度,中心城區和近郊區盡量采用高層住宅,在保證綠地率前提下提高
容積率,避免由于城市發展,土地資源短缺,土地價格上漲后對
多層建筑的拆遷。在一線城市不少地方已經對原來建成的多層住宅小區整片拆遷,這些多層住宅才成二十多年就面臨拆遷,這種拆遷不管從綠色環保節能,還是從社會財富和資源浪費方面來說都是非常不可取的,而要避免這種情況,在目前城市化進程發展迅速,城市規模不斷擴張的現在,城市規劃的長遠和可持續發展考慮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而城市規劃如何擺脫在位一
把手拍腦袋,一個領導一個主意,換一個領導留下一個爛攤子的粗曠式的城市管理模式也是重重之中。
而另一個方面就是住宅小區的規劃和設計,國內目前缺乏“綠色節能住宅”的強制性標準。在多數城市,不少樓盤和小區,小區的
平面布置都還停留在“坐北朝南”原始觀念上,小區內住宅樓排列整齊,缺乏層次感,比較大的小區由于缺乏組團的觀念,物業管理難度很大,建成后給人一種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感覺。還有就是對綠地和景觀設計,開發企業也只是為了應付政府土地規劃要件的要求,或者為了賣點生搬硬套南方的設計,水景和草地更本不考慮北方氣候的問題,更加沒有從生態循環的概念進行設計和規劃,在冬天較大面積的水景變成臟污的冰面或干枯的池底,大片的草地枯黃,殘枝落葉,這些都違背了景觀設計的初衷。實際上小區的景觀和綠地應該在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下,對綠化、人造景觀和人文景觀進行綜合考量下,采取草地-灌木-喬木的合理搭配,多采用長青樹種才能建成一個冬天、夏天都有別致觀感的景觀設計。樹木是生態環境非常重要的環節,他產生氧氣,對保持小區環境的濕度和溫度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現有住宅小區的規劃和設計中,這一點往往被忽視了。在住宅小區的雨水收集,污水處理和中水利用方面,小區的規劃和設計都是一個空白。應該統一規劃住宅小區中水處理系統,并將經過污水處理后得到的中水輸送回小區用于澆灌綠地、沖洗、補充人工湖水作或沖廁所使用。
在綠色節能住宅設計和建設中,大面積
中空玻璃塑鋼窗,
外墻保溫層,
地源熱泵,太陽能熱水系統的利用等也得到重視。通過最優化的
建筑節能設計、采用先進的節能材料和
節能技術將建筑物的能耗降低到盡可能低的水平,同時采用
可再生能源補充剩余所需能量。地源
熱泵空調系統也是一個先進的
節能環保的系統,在一些高檔的住宅中得到了應用,地源熱泵空調系統比常規空調系統節能20%~40%,并且具有較高的室內熱舒適性,無吹風感和噪音。
如果考慮地區經濟的水平和人們成本接受程度,建立不同等級的綠色節能住宅標準,綠色節能住宅的實現是確實可行的。根據目前經濟的條件,采用
環保建材,比如煤粉磚、加氣水泥標磚作為
墻體材料,并采用外墻
保溫層,以及
中空玻璃塑鋼窗設計,集中太陽熱水系統,成本增加小,而起到的節能效果明顯,F在與建筑一體化
太陽能集熱器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技術,尤其是集成化的太陽能熱水供應系統非常值得推廣,這種聯集管式太陽能熱水系統在住宅樓屋頂統一安裝,并配備全自動控制系統,從溫度穩定、供水壓力、供水分布、使用方便的方面,都有比傳統的單戶式太能熱水器更加突出的優點,也是一個容易實現和應用的技術。
在綠色節能住宅戶內的設計方面,合理的戶型結構可以減少空間的浪費,充分考慮人們在居住習慣的活動空間也增加居住環境的舒適度。而除了采用節水衛生潔具、節水龍頭外,收集如洗衣機漂水過程排水、洗菜的廢水,用于沖廁所,也是簡便和可行的方式。
綠色節能住宅利國利民,但是實施還是需要政府主導,出臺強制性的行業標準,規范綠色節能住宅的建筑要求,同時通過稅收減免和財政的扶持,鼓勵開發企業積極采用這些標準,并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綠色和環保住宅的訴求,這也是貫徹政府所提倡的諧社會建設和以人為本精神的具體作為。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