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層通風幕墻的基本特征是
雙層幕墻和空氣流動、交換,所以這種幕墻被稱為雙層通風幕墻。雙層通風幕墻對提高幕墻的
保溫、
隔熱、
隔聲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它分為
封閉式內通風幕墻和
開敞式外通風幕墻。第一種幕墻適用于取暖地區,對
設備有較高的要求。外幕墻密閉,通常采用
中空玻璃,明框幕墻的
鋁型材應采用斷熱
鋁型材;內幕墻則采用單層
玻璃幕墻或單層鋁
門窗。為了提高節能效果,通道內設電動百頁或電動卷簾。第二種與內通風幕墻相反,開敞式外通風幕墻的內幕墻是封閉的,采用
中空玻璃;外幕墻采用單層玻璃,設有進風口和排風口,利用室外新風進入,經過
熱通道帶走熱量,從上部排風口排出,減少太陽幅射熱的影響,節約能源。它無須專用
機械設備,完全靠自然通風,維護和運行費用低,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形式。開敞式外通風幕墻的風口可以開啟和關閉。
采用雙層通風幕墻的最直接效果是節能,采用雙層幕墻的
隔音效果十分顯著,它比單層幕墻
采暖節能40%-50%,制冷節能40%-60%。
雙層
幕墻技術較復雜,又多了一道外幕墻,造價較高。此外,由于建筑面積由外墻皮開始計算,建筑面積要損失2.5%-3.5%,開發商比較注意這一經濟指標。
雙層通風幕墻的實際應用工程:法蘭克福商業銀行;華沙Focus Filtrowa大廈;德國海德堡印刷公司辦公樓;柏林東火車站;柏林汽車俱樂部;德國達姆斯塔特銀行辦公樓;德國法蘭克福安聯保險公司大廈。
雙層幕墻火災特性 計算流體力學分析
雙層幕墻由于其玲瓏剔透的美感、
節能環保的特性以及高檔的建筑品味,正被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建筑所采用。雙幕墻是一項新穎的技術,其內幕墻為
雙層中空玻璃,外幕墻為單層玻璃,內外幕墻之間的
夾層往往貫穿數個樓層,其上、下兩端和大氣相通形成自下而上的自然通風,同時,為方便內層幕墻的清潔和維修,在夾層中靠近內幕墻一側往往設置維修走道,而目前國內沒有專
門針對它的消防要求。那么,采用雙幕墻的建筑在發生火災時,火焰和煙氣蔓延上有何特點?需要采取哪些消防措施?這些都是消防部門、業主和
建筑設計師所關心的問題。本文依據計算流體力學分析軟件,對開放辦公室火災發生時火焰和煙氣蔓延的特點進行模擬分析,并對雙幕墻建筑的消防要求提出初步設想和建議。
一、計算流體力學分析方法和模擬軟件
利用計算流體力學分析來模擬火災的發展過程又稱為"場模擬"。它利用計算機求解火災過程中狀態參數的空間分布及隨時間變化來定量模擬火災的發展過程。所謂"場"是指速度、溫度和化學組分的濃度等空間分布。場模擬的理論依據是自然界普遍成立的質量守恒(連續方程)、動量方程、能量守恒方程以及化學反應定律等。火災過程中狀態參數的變化也遵循著這些規律。這些定律在數學上可以抽象成一個基本方程組。通過求解這個方程組,就可以定性、定量地描述火災的發展過程了。場模擬的理論基礎十分豐富,數值方法也各具特色,有關場模擬的專著也很多。場模擬的優勢在于可以計算求解火和煙氣在具有復雜結構的建筑中的溫度、速度和組分濃度分布,同時便于采用動畫的方式將計算結果和火災的發展過程變成可視化圖象。
二、計算流體力學(CFD)模擬中采用的熱釋放速率曲線和耐火構件試驗中采用的標準升溫曲線
實際火災的發展過程可劃分為增長期、充分發展期和衰減期,熱釋放速率和溫度的變化都呈現這一規律。在火災的增長期內(從起火到轟燃)起火室溫度變化劇烈,進入充分發展期后,起火室內溫度很高但變化較平緩。
耐火構件試驗中采用的標準升溫曲線是為進行建筑
耐火性研究和耐火性能對比試驗而假定的一條建筑內發生火災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溫度曲線,它最早在1918年就被美國試驗與材料協會(ASTM)標準采用。由于在火災的增長期(從起火到轟燃)起火室溫度較低,對
建筑構件的影響并不大。同時,標準升溫曲線并不隨特定建筑的形狀大小、通風和
圍護結構熱物理性能變化而變化,因此只能代表室內火災中一種較危險的場景,而并不是真實火災的代表。
本文分析的起火室的玻璃或幕墻屬于非耐火構件,以往的經驗和試驗研究表明,由于它們耐高溫性能較差,通常在火災的增長期破碎,因此這一時間段的溫度變化對研究玻璃幕墻的火災特性至關重要。在雙幕墻火災特性計算機模擬中起火室內溫度隨時間的變化由計算機火災模型計算得到。火災模型通過求解動量、質量、能量守恒方程得到溫度在所模擬的空間中的分布。求解過程中考慮了不同建筑內的形狀、大小、通風條件和圍護結構的熱物理特性對火災中的溫度的影響。火災模型計算時需要輸入熱釋放速率作為火源輸入條件。在本文中,擬合火源熱釋放速率曲線時以權威研究機構的試驗結果為基礎,并考慮了開放辦公空間內可燃物的物質、火災
荷載和擺放方式。
三、幕墻采用的雙層玻璃和單層玻璃的破碎條件
在計算機模擬中玻璃破碎臨界溫度雙層玻璃取為600℃,單層玻璃取為300℃是在分析國外研究機構的試驗結果基礎上作的假定。
另一方面起火層內幕墻
破裂后,火焰和煙氣形成的熱氣流在內外幕墻之間的夾層中向上流動時呈貼近外幕墻的趨勢,起火層以上的外幕墻側的溫度較高,內幕墻側的溫度較低,且對于間距為0.8米和2.4米的情況都有類似現象。因此,即使內外幕墻采用相同耐火特性的玻璃材料,起火層內幕墻玻璃破裂后,同層或上層的外幕墻比上層的內幕墻承受了更高的溫度,將會先于上層內幕墻而破裂。其現象與本文中的模擬結果相似。
四、內外幕墻之間的間距對火災特性的影響
內外幕墻之間的間距大小對火災特性也有較大的影響。內外幕墻間距縮小時,起火室內幕墻破裂后,受火焰和熱氣流直接沖擊的外幕墻會在更短的時間內破碎。由于夾層空間狹小,熱氣流在夾層中升得更快,內外幕墻附近的溫度差別相對間距較大情況將減小。
內外幕墻之間的間距較大時,熱氣流上升需一段距離才能達到外幕墻,在此過程中熱氣流卷吸更多空氣,溫度下降較快。從起火室內幕墻破裂到外幕墻破裂的時間差和間距小的相比會更長。同時,由于內外幕墻間距大,上升的熱氣流在熱煙壓的作用下偏離內幕墻外側噴出,在上升過程中并不貼近內幕墻外側,因此內幕墻距熱氣流的高溫較遠。
綜上所述,內外幕墻間距小時,在外幕墻破裂前內外幕墻夾層內溫度較高,因此外幕墻會很快破碎;內外幕墻間距較大時,夾層內溫度較低,經過較長時間外幕墻會破裂。
五、窗檻墻和挑檐的作用
在高層玻璃幕墻建筑中,采用一定高度的
窗檻墻和具有一定
耐火極限的水平挑檐是防止火焰和煙氣在層與層之間蔓延的通常采用辦法。《
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要求采用玻璃幕墻的
高層建筑應設置窗檻墻或不低于0.8m的不燃燒體裙墻。但是近年來,一些實驗和數值模擬表明,挑檐的作用優于窗檻墻。本文的目的是對提高窗檻墻的高度和火災場學進行計算流體力學模擬,并將模擬結果分別和當前雙幕墻設計的模擬結果進行比較,確定其
防火效果是否得到改善。
將窗檻墻提高到1.2米的場景模擬結果表明,雖然窗檻墻高度提高了,但內外幕墻之間的間距及夾層的形狀未改變,內幕墻破裂后熱氣流在內外幕墻上升的流動情況兩種窗檻墻高度的場景相似。隨著火災的發展,起火室內溫度不斷升高,當內幕墻達到破裂臨界溫度時破裂
脫落,火和煙氣沖出,通過內幕墻之間的夾層上升頂部排出。上升熱氣流貼近外幕墻流動,內幕墻破裂后約8秒外幕墻破裂。將兩個參考點的溫度進行比對,其差別不大,可見提高窗檻的效果并不明顯。
設置挑檐的場景模擬結果可以看出,由于設置了和維修走道同寬的挑檐,起火層噴出的火焰和煙氣需通過挑檐前端和外幕墻形成的狹窄通道向上蔓延,形成更加貼近外幕墻的扁平熱氣流層。起火層的上一樓層窗檻墻上緣在外幕墻破裂之前承受的最高溫度為221℃。溫度比沒有挑檐時降低了約100℃。挑檐起到了將火焰和煙氣推離內幕墻的效果。
六、總結與討論
一些火災案例或火災錄像表明,當建筑中發生大面積火災蔓延或全面轟燃,從破裂的窗戶或幕墻洞口噴出的火焰可達數個樓層高,一般的防止火焰從建筑外部垂直蔓延的措施已失效,而且此時內外幕墻已全部破裂脫落,這種情況不在本文的考慮之|考試大|中。本文的模擬計算,均是針對幕墻附近起火,發生局部火勢擴大或轟燃的情況,進行模擬探討雙幕墻的防火措施。現將模擬分析結果總結如下:
1.雙幕墻建筑火災特性表明,隨著火災的發展和熱釋放速率的增高,火焰的高度和起火室溫度也不斷增高,內幕墻
爆裂脫落后,火焰和煙氣涌入內外幕墻之間的夾層,高溫氣流呈貼近外幕墻內側流動的趨勢,最終上升到頂層排出。這一過程中,火災有向其它樓層蔓延的可能。外幕墻破裂后,火焰和煙氣在高溫氣體產生的
熱壓作用下噴出外墻,此時只有少量煙氣進入內外幕墻之間的夾層,對起火層以上各層內幕墻的影響將大為減少,內幕墻附近的氣流溫度明顯下降。
2.內、外幕墻之間的間距越大,火焰和煙氣對起火層以上各層的影響越小。
3.增加窗檻墻的高度不能起到更好的防火效果。
4.設置和維修走道同寬的挑檐雖然會影響正常情況下夾層內的自然通風效果和
建筑立面的美觀,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將火焰和熱氣流推離內幕墻的作用。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