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使
有色金屬行業受重創。有關部
門報告顯示,2008 年下半年開始,銅、鋁等價格暴跌,從7 月初到 12 月底,國內市場銅價從每噸64370 元跌到每噸 28000 元,鋁價從每噸 19415元跌至10000元多一點,而此時
電解鋁成本仍達12000至14000元/噸,導致行業40% 產能停產。
山東
氧化鋁產能居全國第一、電解鋁產能居第二。對于山東來說,鋁產業可稱有色
金屬行業的半壁江山。
沿海建鋁廠物流成本大減 我省的有色金屬振興規劃提出,在未來幾年,將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建設,這些項目將重點放到沿海地區。
完成了投資10 億元的
鋁板帶項目建設后,山東魯豐
鋁箔有限公司決定再投資35 億元,在青島建設一個新的下游鋁產品項目。該公司副總經理李坤向記者透漏,相對其他產品來說,鋁產品屬于體積大、質量也大的產品,在青島建設鋁產品項目,可以直接購買未來在青島投資的中鋁青島
輕金屬有限公司等大鋁廠的相關產品,每噸
鋁材的物流費用將節省150元左右,產品的競爭優勢將會由此比內地企業高出一大塊。
“過去我們的
鋁板帶都是從河南、山西進,每噸運輸成本達到200多元。去年開始我們從鄒平齊星進貨,運輸成本每噸只有 50元。這一項就能使我們的產品利潤提高 10% 以上。”李坤認為公司的這個決策非常英明。
中鋁山東分公司某高管介紹,目前,我國鋁產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原材料問題。山東所需
鋁土礦全部靠進口,而鋁業大省河南、山西等省份的鋁土礦資源也將告罄,未來鋁產品的原材料鋁土礦大部分都要靠進口,誰靠沿海誰就等于占領了原材料的制高點。 他以現在的山鋁為例,在有大港口的沿海城市進口鋁土礦每噸要比在淄博最少節省120元的運費。如果依托山東沿海的優勢對鋁產業進行布局,在將來的產業重組中,山東的鋁產業將會占據絕對優勢。
目前山東上游鋁產品主要分布在魏橋、山鋁、南山、信發等企業,這些企業除南山外都在內陸地區,物流成本高,實施戰略轉移勢在必行。
拉長產業鏈形成循環圈 談起山東省鋁產業結構,中鋁山東分公司高管用八個字概括:頭重腳輕,粗老笨重。
我省鋁行業存在的產業鏈不完善、
深加工項目少、附加值低、生產成本高等問題,使我省鋁產業處于投入大、效益低的尷尬境地。數據顯示,我省
氧化鋁、電解鋁產能分別達到1300萬噸和400萬噸,氧化鋁、電解鋁產量分別為656萬噸、160萬噸,但鋁材產量只有186萬噸,鋁
板帶以下的鋁產品在全國基本排不上名次。相比山東,江蘇、浙江的鋁產業資產和規模都比較小,但因其大多是下游產品,每年獲得的利稅并不低于山東這個鋁產業大省。
李坤說,產業鏈不完整不僅導致了物流成本大幅增加,而且導致各環節的市場信息傳遞滯后,上下游產品脫節。上下游產業如果相對集中在一個地區,產業之間的協調也會簡捷、高效,而且產業鏈完善了,還能形成技術人才聚集效應,科技創新就能形成合力。
山東魯豐鋁箔新上了鋁板帶項目后,板帶
生產線上的余熱就能供應到鋁箔生產線,同時,各生產線上的副產品、邊角料就有了循環利用的途徑,企業的運行成本能大大降低。
記者了解到,許多企業已經看到了我省鋁產業產業鏈空缺的商機,資金正在向這個洼地流動。中鋁山東分公司高管認為,當前鋁等有色金屬價格整體回落了50% -60%,企業紛紛減產,這正是進行結構調整和企業并購的良好時機。山東省
鋁企業應當抓住這一機會,將
鋁制品產業鏈拉長,一旦市場需求回暖,優勢就能顯現出來。
控制資源掌握主動權 最近,與力拓公司的鐵礦石進口談判再次因國內鋼鐵企業不抱團而使中國在談判中處于被動地位。鋁土礦的進口同樣存在這一問題。
近年來各冶鋁企業為了爭資源相互競價,使得進口鋁土礦價格逐年抬高。資料顯示,我國進口鋁土礦最初只有12美元/噸左右,到去年10月已經飚升到70多美元/噸。
中鋁山東分公司高管認為,山東鋁產業要做強做大,必須解決原材料制約問題。首先,解決企業間的惡性競爭是突破這一瓶頸的重要一環。要通過政府的協調,促進企業之間的資源整合,聯合起來購買資源。第二,也是根本的措施,通過獨資、參股等方式在資源富有國建設自己的資源基地,既開礦又出產品。有了資源基地,企業應對經濟波動就會游刃有余。資源價格高了,我們的基地掙錢,資源價格跌了,我們的產品就開始掙錢,形成風險對沖機制。
據悉,日本早在上世紀就在鐵礦石上實施了這樣的資源戰略,因而其企業能夠遇險不驚。目前中東地區正在大規模建設鋁廠,未來的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那時,鋁產業的競爭力主要來自資源上的優勢,因此及早在國外建設資源基地,是關系到我省鋁產業生死存亡的重要戰略。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型材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