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4 切削刃的受力分析
改善鉆削加工的途徑
1.改進鉆頭的切削刃
采用新型的刃磨法改進鉆尖、橫刃的幾何形狀。以往鉆頭的鉆尖刃磨采用普通刃磨法,先行磨出鋒角即2φ角后,再用砂輪圓周的90°成形棱邊靠手工方式修磨鉆心部分。受到傳統的刃磨方法的限制,鉆頭修磨后對稱性較差,精度較低,只有采用傳統的118°鋒角才可保證切削刃為直刃。近年來,我公司引進了數控萬能工具磨床,該機床采用的是比較先進的五軸數控系統,可實現對鉆頭的切削刃部進行鏟磨,改動鉆頭的切削刃形式,仍可保證較高的刀具精度。于是,我們通過一些改進鉆頭鉆尖的幾何角度來嘗試提高鉆頭的使用壽命,提高鉆頭和改善鉆削加工條件。

圖5 切削熱的分布情況
根據鉆頭的結構特點我們先對麻花鉆的鋒角(2φ角)進行了改變,采用118°~140°的鋒角分別進行試驗。在生產現場對加工情況進行跟蹤和掌握,我們發現在加工鑄鐵時,采用加大鋒角的鉆頭有一定效果:鉆削加工時,加工變得輕快,聲音和振動明顯減小,孔的表面粗糙度得到提高。從切屑的形狀判斷加工過程平穩。但隨著鉆頭的鋒角加大,鉆頭的磨損情況加劇。多次嘗試后發現,在鋒角為130°左右時加工最為平穩,加工數量和質量明顯提高。
在改善加工中鉆頭橫刃部分軸向受力情況時,要克服橫刃處負前角等惡劣的切削條件。我們在橫刃處理時,采用大切除的形式鏟磨橫刃,縮短橫刃的寬度,使鉆心的橫刃與主切削刃接近十字交叉,減少鉆削中的軸向力和鉆削中的轉矩(見圖6)。經實踐中檢驗,鉆頭軸向受力情況改善后,定心精度大為提高。在殼體加工中心上采用此結構的鉆頭,可在一定條件下取消中心鉆,提高加工效率和縮短生產節拍。該鉆頭已在我公司生產中逐步試驗推廣采用。
上一頁123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