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通過紅外光譜可以定性檢測出硅酮密封膠中是否含有白油成分。
二甲基硅油是不作為原料添加到丁基密封膠中,但是在中空玻璃失效案例的流油物中卻檢測出含有二甲基硅油。增塑劑二甲基硅油的沸點非常高,而且具有良好的化學穩(wěn)定性,在硅酮結構密封膠工程使用過程中是不會自動揮發(fā)或滲出的。所以,用二甲基硅油作增塑劑的硅酮結構密封膠與丁基密封膠接觸時,一方面二甲基硅油不會溶解丁基密封膠,另一方面二甲基硅油也不會自動進入到丁基密封膠的流油物中。這必然是有其它物質溶解丁基密封膠。
通過紅外光譜分析得知邊框密封膠含有的白油等劣質增塑劑。白油對丁基密封膠有很強的溶解能力,且屬于易揮發(fā)物質。白油向內滲入,就會污染硅酮結構密封膠,再進一步滲入到丁基密封膠中,把丁基密封膠溶解掉從而發(fā)生流油現(xiàn)象。而白油在滲出的過程中也把二甲基硅油一起帶出來,一起出現(xiàn)在丁基密封膠的流油物中。然后白油揮發(fā)掉,而二甲基硅油保留在流油物中,結果造成在流油物中只檢測出丁基密封膠和二甲基硅油的成分,而沒有檢測出含有白油成分。這就與流油物的紅外光譜檢測得到的結果是一致的。
因此,造成本工程案例中丁基密封膠被溶解,甚至出現(xiàn)流油的現(xiàn)象就是由于其接觸到白油等劣質增塑劑引起的。
2.2.2 工程案例中硅酮密封膠的熱失重分析

圖5為從失敗工程案例中取到的硅酮結構密封膠的熱失重曲線。其中曲線a為在工程上所取的硅酮結構密封膠在90℃高溫烘箱中烘干2天后的熱失重曲線,曲線b為工程上所取得的硅酮結構密封膠直接做的熱失重曲線。從曲線a可以看出在低溫區(qū)200℃附近硅酮結構密封膠經過烘干之后沒有質量損失,在大約400℃附近開始出現(xiàn)質量損失,為
硅橡膠開始分解。而曲線b在升溫至200℃附近時出現(xiàn)熱失重,在恒溫過程中,失重速率逐漸變大,然后變小,直至質量不再隨時間的增加而變化,出現(xiàn)熱失重平臺;在溫度達到400℃時又出現(xiàn)熱失重,此時為硅酮結構密封膠中的硅橡膠失重。從曲線對比圖上可以看出,從失敗工程上取得的硅酮結構密封膠中含有低沸點物質,這造成它在溫度達到200℃時就開始出現(xiàn)質量損失。經過高溫處理后,硅酮結構密封膠中的低沸點物質非常容易地揮發(fā)掉,因此曲線a在低溫區(qū)是沒有質量損失的。

圖6中曲線a為失敗工程案例取到的硅酮結構密封膠烘干后的熱失重曲線,曲線b為該公司生產的同一牌號的硅酮結構密封膠的熱失重曲線。從熱失重曲線上可以看到,曲線a與曲線b在低溫區(qū)都沒有質量損失,說明二者都不含有低沸點的物質,且二者之間的熱失重曲線重合在一起,說明二者為同一牌號的樣品,在工程使用過程中沒有發(fā)生調換硅酮結構密封膠的現(xiàn)象。從圖6中可以看到,國內某公司生產的硅酮結構密封膠不含低沸點物質——白油等劣質增塑劑。
結合圖5和圖6的熱失重曲線,可以得到,國內某公司生產的硅酮結構密封膠中不含白油,在工程使用過程中也沒有發(fā)生調換硅酮結構密封膠的現(xiàn)象,但是卻在工程上使用一年后,在熱失重曲線檢測中卻發(fā)現(xiàn)了里面含有低沸點物質——白油等劣質增塑劑,這白油必然是從其它地方滲入到硅酮結構密封膠中的。

圖7為某失敗工程案例上邊框密封膠的熱失重曲線。曲線a為從失敗工程上直接取的邊框密封膠測得的熱失重曲線,曲線b為工程方保存的同一牌號的邊框密封膠的熱失重曲線。從曲線a上可以看出,在工程上使用一年后的邊框密封膠在溫度達到200℃時開始出現(xiàn)質量損失,隨著時間的延長,再經過約2分鐘之后里面的低沸點物質揮發(fā)完全,不再有質量損失,開始出現(xiàn)熱失重平臺。經過計算,在工程上使用一年后邊框密封膠中白油的含量為13.4%。曲線b為工程方保存的同一牌號樣品的熱失重曲線,其在低溫區(qū)的質量損失與曲線a非常類似,在相同的溫度和時間下,質量損失的速率更大,說明里面含有白油物質的質量百分含量更多。從曲線上可以得到其白油的質量百分含量達到了37.1%。從二者熱失重曲線的對比圖上說明邊框密封膠中含有的白油在工程上使用一段時間后就揮發(fā)或者滲透走了。
此項工程中最大的特點是:不含白油的硅酮結構密封膠在工程上使用一年后卻被檢測出含有白油。從上述實驗及分析結果得到:邊框密封膠,也就是耐候密封膠,如果含有白油,其向內滲入,一方面使不含白油的硅酮結構密封膠被污染含有白油,另一方面使丁基密封膠被溶解,產生流油現(xiàn)象。同樣會造成中空玻璃失效。因此,硅酮耐候密封膠中同樣不能摻有白油。
因此,通過熱失重分析可以定量檢測出硅酮密封膠中摻有白油含量的多少,并且還可以檢測出硅酮密封膠在工程使用前后是否發(fā)生換膠現(xiàn)象。
2.3 不同白油含量對硅酮密封膠老化后拉伸粘接強度的影響

圖8為不同的白油含量對硅酮密封膠在標準狀況和在水-紫外線輻照后的拉伸粘接強度影響的對比圖。曲線a為標準狀況下測得的拉伸粘接強度,當白油含量不大于4%時,對硅酮密封膠的拉伸
粘結強度影響不是很大;當白油含量不小于6%時,白油的加入略微降低硅酮結構密封膠的拉伸粘結強度。當硅酮結構密封膠經過水-紫外線輻照老化后,拉伸粘結強度降低。不含白油的硅酮密封膠的拉伸粘結強度從初始的1.16MPa降低到1.05MPa,降低了9.5%;當白油含量為4%的硅酮密封膠老化后,拉伸粘結強度從標準狀況時的1.16MPa降低到0.89MPa,降低了23.3%;白油含量為10%的硅酮密封膠,拉伸粘結強度從標準狀況時的1.07MPa降低到0.79MPa,降低了26.2%。
從實驗結果分析可以得到,含有白油的硅酮密封膠老化后,隨著白油含量的增加,拉伸粘結強度急劇降低。但是,老化后的拉伸粘結強度數(shù)值還是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而國家標準中沒有檢測硅酮密封膠中是否含有白油這一項目,這就為使用白油代替二甲基硅油提供了可能性。而且國家標準沒有用力學性能的衰減率來評價硅酮密封膠老化后力學性能的變化,也就是沒有合理地評價硅酮密封膠的使用壽命問題。因此,需要提高國家標準來控制此方面的檢測。
2.4 不同白油含量對硅酮密封膠老化前后硬度的影響

圖9為不同的白油含量對硅酮密封膠在標準狀況下以及高溫老化后
邵氏硬度的影響。其中曲線a為標準狀況下硅酮密封膠隨著白油含量的增加邵氏硬度的變化曲線。在白油含量低于2%時,硅酮密封膠的硬度基本上變化不大;隨著白油含量的增加,硬度略微降低。經過90℃高溫老化后,硅酮密封膠的硬度變大,如曲線b所示。不含白油的硅酮密封膠邵氏硬度從標準狀況時的42升高到49;當白油含量為2%時,老化后邵氏硬度從標準狀況時的42急劇增加到55,此后隨著白油含量的增加,硬度基本上呈線性關系升高;當白油含量達到10%時,邵氏硬度達到了63。這說明白油加入后會急劇增加硅酮密封膠老化后的邵氏硬度。
上一頁123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