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在9·11十周年之際,美國公共電視網PBS播出了一部描述新世貿大樓工程設計的最新紀錄片“Engineering Ground Zero”。片中提到底座部分玻璃外墻的設計是整個大樓最具挑戰性的部分之一,而承接這些特殊
玻璃幕墻設計的是一家由38歲的華裔女性張維納(Weina Zhang)創辦的企業。
在建的新世貿一號大樓由于仍然可能被視為恐怖襲擊的首要目標之一,因此大樓設計師在大樓的結構安全方面傾注了大量心血,但為了在強調安全的同時不讓大樓看上去像一座碉堡,設計師David Childs堅持要將大樓的底座20層以特殊的“
彩虹玻璃”來作外墻,以給人開放的感覺。但制作這種玻璃的難度讓眾多公司怯步,即便有這樣的技術,也趕不上這樣的工期。
張維納的則天國際公司以出色的設計團隊和中國合作伙伴贏得了這一項目,并且將玻璃原料的訂單授予了當初參與競爭的匹茲堡PPG公司。PPG公司將將25毫米厚的玻璃制成后,通過海運送至則天國際在中國的加工合作伙伴那里,然后由那里的工人在這些玻璃上刻出特殊的棱形花紋,以達到光線折射形成彩虹般的效果,同時也要實現節能環保的功能。
張維納表示,她和世貿大樓的設計師團隊多次前往位于杭州和深圳的合作企業那里,對特制的機器和加工后的玻璃進行測試。事實上,只有中國的企業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里趕制出這樣大型的
機床和完成這樣的加工量。每一片玻璃完成后都要經過人工檢查。但目前由于設計師的要求非常特殊,玻璃在達到規定
硬度的同時,卻無法實現破碎后變成均勻小碎片的效果,這樣在安全方面就無法過關,因此,目前雙方還在進一步進行調整測試,也不排除最后更改設計的可能。但無論怎樣,能夠承擔這一項目的公司,全美國不超過4家。
由于中國的玻璃幕墻長期以來不能夠實現和美國建筑業相同的質量標準,因此直到幾年前還很少直接銷到美國來。張維納相信自己是第一個將中國的玻璃幕墻直接帶入美國市場的人,之前的中國企業大多是作為原材料的加工地,由香港的中間商按照
意大利等歐洲廠商的要求定做,然后從歐洲再銷到美國,期間中國的生產商只能得到很微薄的利潤。張維納和搭檔在2005年創立了則天國際公司,專門為美國市場尋找合格的中國供應商,讓這些供應商的產品在按照美國標準完成后,不再經由它國再進入美國。
說起自己的創業經歷,張維納表示,她在90年代末赴美時可以說是無一技之長,她在紐約呆了三個月后便去了拉斯維加斯,去為別人尋找在中國的玻璃加工廠。在那之后的三年多時間里,她跑遍了中國的
玻璃企業,對整個行業變得非常熟悉,自己也遇到了一個又一個“壞人”,這人幾乎都是在利用她之后便翻臉,不支付任何報酬。張維納稱,正是這一個個壞人,一次次失敗,讓她最終走上了成功之路。她在2005年注冊成立了公司,沒兩年便成了一個擁有幾百萬財產的“小富婆”。
張維納表示,她剛到拉斯維加斯時,心里的夢想便是有朝一日能夠成為像當地一個賭場里的一位華裔女經理那樣的人,年薪可以賺25萬美元。如今她果真實現甚至超越了這個夢想。她記得當地一家賭場在一個透明的保險柜里放了100萬美元現金,后來她賺到100萬之后,想象不出100萬現金到底是多少錢,于是她又回到那個賭場,去看那堆錢,她想確認一下,自己在銀行里的錢,如果取出來,到底是什么樣子。
如今張維納在拉斯維加斯和紐約兩地來回跑,最近因業務關系,大部分時間在紐約。她意識到人的追求其實沒有止境,下一步在做好世貿大樓和其他項目的同時,也在籌劃公司未來的上市計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