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深陷悲觀情緒的中國
光伏產業,終于在最黑暗之時看到了一絲黎明的曙光。
就在美國“雙反案”塵埃落定,以及歐盟宣布對華啟動迄今全球涉案金額最大的反傾銷調查時,國家層面的利好政策正在密集出臺。
據消息靈通人士表示,國家工信部、國家能源局等部委正醞釀一系列“救市”之舉,力推國內光伏市場大規模啟動,推動
光伏產業有序發展。日前,國家能源局要求各省區市于本月15日前上報“十二五”首批分布式
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實施方案;國家工信部也表示則將逐步對光伏全行業設定市場準入
門檻。
產能過剩出口受阻
過百家國內光伏企業停產
光伏危機正在四處蔓延 今年以來,美國、歐盟、印度接連舉起反傾銷大棒,宣布對我國的部分
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90%產品出口的中國光伏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出口受阻和產能過剩,將導致一些光伏企業進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預計未來兩三年內被淘汰出局的光伏企業將超過30%。”日前,中國
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
長石定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記者在整理我國600個城市的規劃時發現,有300個城市在著力發展光伏
太陽能產業,由此迅速建設起了100多個光伏產業基地,光伏產能嚴重過剩。
相關權威部門統計,全國500多家光伏企業中,有1/3的中小企業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
根據媒體公開報道顯示,國內光伏巨頭無錫尚德與江西賽維已被迫以裁員、賣地等方式止損。日前,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基于美國雙反和歐盟反傾銷調查對中國光伏出口的影響,公司決定暫停在無錫地區部分電池工廠的生產。在這次關閉部分產能后,尚德電力有1500余名工人面臨轉崗分流。
另一光伏巨頭江西賽維今年也已裁員5500余名,占全部員工的22%,而且賽維還于日前宣布已向所在地新余市政府轉讓了部分房產和土地使用權,以籌集資金。
數據顯示,江西賽維二季度已虧損2.2億美元,虧損額大于第一季度的1.85億美元,以及上年同期的8770萬美元。而尚德二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現金流僅為500萬美元,即將到期的債務卻有5.75億美元。
相關行業統計顯示,目前國內光伏行業的利潤率已經從2007年的139%下滑到20%左右。“產能過大,國內消費跟不上,完全依賴出口肯定會失去定價權。”日前,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宋智晨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歐美對中國的光伏產品反傾銷,中國企業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不好過。”
尋找出路已經成了光伏產業的當務之急。
日前,浙大國際經濟與貿易系副教授鳳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積極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將是未來國內光伏市場應用領域的重要方向。
政策救市模式轉移
光伏發電的經濟性將逐漸顯現
“政府出臺了分布式發電政策,估計今年光伏裝機量會得到提升。”一家國內大型光伏企業相關負責人在電話中對記者說。
日前,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未來國內的光伏發電的重點將從并網式發電向自發自用的分布式發電模式轉移。
這一消息讓上述負責人終于從近期的陰霾心情中解脫出來,“這個國慶假期里,我就和同事在加班,商量如何申報示范區的事情。”
所謂“分布式發電”,通常是指發電功率較小的模塊化,分散式,布置在用戶附近的高效、可靠的發電單元。
《通知》指出,每個省(區、市)支持申報的項目數量不超過3個,總裝機容量原則上不超過50萬千瓦。這意味著31個省區市首批申報的光伏分布式發電規模將可能超過1500萬千瓦。
“分布式發電可以解決光伏發電并網難的問題。”弘亞世代副總裁劉文平說。由于國內現有的光伏電站多建在偏遠地區,基礎設施薄弱、電網未覆蓋到位,導致發出的電難以外輸。
劉文平告訴記者,分布式發電可以利用用電大戶的屋頂建設電站,建設方和用電方按照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直接進行合作。
《通知》提出,國家將對這些項目實行單位電量定額補貼政策,對自發自用和多余電量上網實行統一補貼標準。而根據即將出臺的《分布式發電管理辦法》,分布式發電單位電量補貼資金上限將通過競爭方式確定,補貼起點為電力用戶實際支付的銷售電價。
申銀萬國分析師表示,鑒于政策明確分布式發電將在城市工業園區、大型工業企業集中推廣,且光伏發電價格已接近工商業用電價格,光伏發電的經濟性將由此逐漸顯現,工商業平價電價即將來臨。
“其更直接的利好則在于,在光伏制造業出口受阻背景下,國內市場未來將逐漸加速消化過剩產能。”這位分析師他預計,未來國內市場將占到國內
光伏電池生產量的30%-50%。
但新的政策也有可能帶來新的問題。“由并網發電改為分布式發電了,原來的用電大戶直接從自己的電站用電,從電網采購的電就會減少,電網的利益肯定會受到損害。未來發電企業如何跟電網協調會是比較大的問題。”劉文平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