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建筑保溫材料的研制與應用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新型保溫材料正在不斷地涌現,選用具有良好保溫性能和防火安全性能是外墻外保溫建筑材料是核心問題。
外墻外保溫材料的標準認證體系在多個發達國家已經發展運行成熟,一個產品的認證并非簡單的“合格”就可以解決的,需要環環相扣的產品標準、認證、保險等步驟。記者通過對中國絕熱節能材料協會常務副會長胡小媛的采訪和對國內外網站的資料搜集,整理出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先進技術產品,政策引導和標準認證體系制定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國相關部門借鑒。
安全是標準制定的首要依據
防火安全性一直是歐美等外墻外保溫技術先進國家對外墻外保溫材料技術應用的首要條件,對不同保溫系統和保溫材料均有防火測試方法和分級標準(并考慮燃燒時煙氣及毒性釋放),同時對不同防火等級的外墻外保溫系統在建筑的使用范圍進行規定,可以說防火技術和標準已相當成熟和規范。
放眼世界,各國政府對待外墻外保溫材料的政策和法規有所差異,基于不同國情做了不同防火等級保溫系統的建筑應用范圍進行分別規定,由于涉及嚴重的防火題目,歐美對重要建筑和高層建筑進行墻體保溫均有嚴格的防火要求,我國建筑中最常用的聚苯乙烯泡沫(EPS)已經被多個國家下了禁令。
美國20多個州早就禁止了在建筑中使用聚苯乙烯泡沫(EPS),紐約州的建筑指令中明確規定,耐火極限低于2小時的聚苯板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不允許用在高于22.86米的住宅建筑上;德國則規定22米以上的建筑不能使用該系統,聚苯板外墻外保溫系統只能用于不超過22米的建筑上,高于22米的建筑大部分使用巖棉外墻外保溫系統;英國規定18米以上的建筑物不答應使用EPS板薄抹灰外墻保溫系統,即必須采用不燃或阻燃性材料,并且很多保險公司禁止給EPS保溫的建筑進行保險。
對比上述提到的工業強國,那些緯度高、氣候寒冷、冬季漫長的北歐國家,人均供暖耗能量很大,除了對房屋結構進行優化設計外,更加重視建筑物的絕熱以盡量減少室內熱量損失。特別從上世紀70年代能源危機后,全球范圍內開展建筑節能的工作,保溫材料占建筑節能的大部分。
據了解,巖棉應用于外墻外保溫系統在歐洲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有成熟的應用技術、產品標準和系統認證指南。巖棉和玻璃棉作為無機不燃燒的保溫材料在國際市場上廣泛采用,在歐美國家經歷了40多年的風霜雨雪考驗。
巖棉耐高溫,最高使用溫度能達到650℃,玻璃棉也可以達到300℃,據胡小媛介紹,巖棉是所有外墻外保溫材料中唯一能夠完全滿足我國現行國家和行業標準中A級不燃的保溫材料。
芬蘭、瑞典、挪威、冰島、丹麥等北歐國家80%以上的巖棉制品用于建筑節能,建筑節能保溫材料是以不燃的巖棉制品為主。北歐人均消耗量在20kg以上,美國人均消耗量為5kg~10kg,俄羅斯人均消耗量也在5kg以上,在德國超過22m的建筑外保溫幾乎全部采用巖棉保溫材料。
此外,國外非常注重外墻外保溫材料工業的環保問題,活躍開展綠色保溫材料制品,從原材料預備(挖掘或運送)、產物出產及運用和日后的處理問題,都懇求最大極限節省資源和削減對環境的損害。
據統計資料和文獻記載,節能和防火相對較好的酚醛泡沫用于墻體保溫系統中,酚醛保溫板在發達國家被廣泛應用,美國40%的防火保溫隔音材料為酚醛樹脂,英國、西歐、中東地區規定新建工程優先采用酚醛泡沫保溫材料,俄羅斯、東歐也廣泛將酚醛泡沫保溫材料用于公共建筑和高層建筑,日本甚至頒布《酚醛泡沫塑料作為標準建筑物耐燃材料》的法令,將耐熱性能好、燃燒后發煙量低的酚醛泡沫作為公共建筑的標準耐燃物。在我國僅有“水立方”、北京地鐵等高檔公共建筑施工中使用酚醛泡沫。
巖棉和玻璃棉雖價格較低,但是從保溫性能上來看,巖棉和玻璃棉要比酚醛泡沫保溫板差了很多,并且酚醛保溫板防火性能不比巖棉和玻璃棉差,都屬于不燃型的A級外墻保溫材料。
嚴格的認證體系是保障的防線
有了嚴格的產品標準,實施產品認證又是發達國家對保障工程質量安全、減少工程事故必要的一道防線。在很多國家外墻保溫的認證體系運行的是一種商業模式,先由研究院、設計院作了大量的研究跟蹤,評價材料在生產和使用環節中的安全性能,所得出來的科學結果作為標準,再由國際通行的第三方的質量管理體系來確認企業的產品、過程或服務是否符合要求,認證后面還有保險作為產品的保障,出了事有保險公司來賠款,當這一套完善的體系簽署之后,每個環節都要各盡其職,各擔其責。
產品認證是歐美國家已運行了百年、是對產品質量實施有效控制的機制,體系不僅包括產品,也包括工程系統。認證體系不僅能夠滿足消費者對于產品品質的要求,而且能夠提高產品在市場中的地位。經過實踐驗證,這種制度不僅具有科學性,也符合國家政策和行業規范化管理的需求,同時也是國際化、工業化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FM Approvals是美國歷史悠久、全球知名的防火和防爆技術研究和產品認證機構。它向客戶確保了該產品接受過嚴格的測試,并且符合美國和國際的最高標準。工業及商業產品的“FM”證書及檢測報告在全球范圍內被普遍承認,“FM”的認可標志在消費者心目中也是最高品質標準的象征。
FM的認證有消防(消防器材)、建材(屋面系統、材料、線纜、防火堵料)、電氣(報警、噴淋閥門)等超過50個的檢測標準來服務于認證。根據研究結果制定標準和產品認證以減少工程的財產損失。這種運作模式有利于發揮民間機構的積極性,從市場的角度,公平、公正地建立標準,并推動標準規范的實施。在美國,FM認可標志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認證本身的價值,保險公司也傾向于使用通過了FM認證的產品來保護投保人的財產。
如何獲得FM的認證呢?記者登錄FM Approvals(FM認證)的官方網站,了解到FM認證的流程:第一步是制造商提出要求,制造商可以通過書面信函,傳真或者電子郵件方式向FM Approvals(FM認證)提交申請,申請對一種產品或者產品系統進行認證。需要提供的資料有:公司生產地址、產品型號、規格說明和相關銷售資料及請求報價。
第二步是方案的確認,FM Approvals向客戶提交認證計劃書,包括工作內容,費用預估,認證周期和所需要測試項目以及樣品要求。制造商需書面確認相關信息并正式提交。
第三步是資料審查、樣品測試以及工廠審查,由FM Approvals來進行產品圖紙和規格對比審查。如果收到所有必須的資料和樣品,將確定測試時間并開始檢測。同時,在產品獲得認證前,FM Approvals審核人員需對生產工廠進行現場審查,對其工廠生產控制進行確認,以保證產品的一致性。
第四步是測試報告與FM認證標志,產品通過測試后,FM Approvals最終將測試報告、證書以及相關資料寄送給制造商。同時該認證生效,制造商將被授權在其產品上使用FM approved標識,證明其產品符合相關要求。
第五步是持續監督,為了持續保證FM Approved的有效性,FM Approvals(FM認證)需要對制造商進行跟蹤審核,持續監督。
目前,美國、歐洲的外墻外保溫材料行業基本上應用FM認證。
由此可以看出,產品認證機制能夠有效地控制產品質量品質及其穩定性和一致性。認證體系可以從源頭上控制產品的質量,也能夠較好地界定企業責任,來實現對工程質量的有效監管,明確產業鏈中各方的社會責任,促進建筑業的良性發展。
目前,世界多個國家都在借鑒產品認證體系的這種方式,建立起建筑保溫系統的防火認證制度,對于外墻外保溫系統的防火性能,首先要建立認證檢測標準,同時加強對施工現場的管理,對于進入施工現場的外墻外保溫系統,發現與認證結果不一致的,列入誠信檔案,推出強制執行的“問責制”制度,以此來保證外墻外保溫系統質量的合格性。
不論是發達的工業強國,還是能源匱乏的北歐小國對外墻外保溫材料的首要要求都是防火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自然氣候條件,合理對建筑物的規劃和形體設計,通過認證體系嚴格對建筑構造設計、保溫材料質量、材料與外保溫系統的匹配性、施工作業規范性等每個環節的把關來提升外墻外保溫材料的防火安全性和保溫性能。
綠色建筑不論從保溫的節能角度,還是防火的安全角度都是以人為本,但看得出,所有以人為本的因素中,“生命安全”又放在了最首要位置。因此,外墻外保溫材料的防火性能是大多數歐美國家,甚至最需要保溫的高寒國家的首要考量因素。
新世紀之后,中國人越來越意識到生命的可貴,在外部因素與生命發生矛盾的一切關頭,不論損失多大的經濟財產,也要把生命放在首位。比如,從幾次重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中可以深切感受到,國家第一時間搶救生命,不放棄任何一個人。隨著這個觀念的日益增長,在建筑物的外墻保溫材料是在要安全還是要節能的命題上,未來,定會作出更有價值的選擇!就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