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馬坡鎮
玻璃制品業發展現狀
目前馬坡鎮
玻璃瓶企業普遍采用國內較先進的行列式制瓶技術和電氣化流水
生產線,已研發制開八大系列1000余種產品,其中25種產品的外觀設計獲國家專利,基本形成一個具有發展潛力的支柱產業。
1、起步較早,有一定產業發展基礎。上世紀八十年代,該鎮前八段村就興建了第一個集體經濟性質的玻璃瓶廠。但由于諸多因素制約,直到2003年僅發展為3個玻璃瓶生產企業,且均為技術含量較低的土窯,產品為普通廣口玻璃瓶。近年來市委確定的工業強市戰略激發了干部群眾的創業熱情,再加上該鎮引導扶持措施得力,目前已有規模以上玻璃制品企業13家,成為全國五大、江蘇最大的玻璃制品基地。
2、玻璃制品產業集中度較高,初步形成產業鏈。2006年度全鎮生產各類玻璃瓶近20億只,銷售收入約10億元,為玻璃瓶配套的衍生業如包裝、制蓋、
模具、物流企業相繼產生,為玻璃產品制造業服務的研發、原材料采購、產品銷售隊伍自動延伸。目前僅銷售人員約有千人,擁有微機近600臺。
3、企業集聚趨勢明顯,專業園區雛形初現。目前在鎮規劃的工業園區,13家規模以上玻璃制品企業已有11家進園,今后新上玻璃制品企業將全部入園。企業的扎堆集聚有利于節能減排,有利于降低綜合成本。
4、玻璃制品市場前景看好。從國內市場看,國家正逐步加大產品包裝改進力度,
塑料包裝、低質包裝將逐步減少,玻璃制品包裝前景看好。國際市場對玻璃制品需求呈擴大趨勢,一是國際產業轉移,二是歐盟國家對高檔玻璃產品消費需求增加,特別是家用飾品和飲品器皿。目前馬坡鎮的玻璃制品雖多屬中低檔,但仍有40%以上產品出口。
二、馬坡鎮玻璃制品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能耗高、污染大,亟待改進。由于沒有管道煤氣作燃料,而玻璃爐窯對煤炭的要求高,目前企業使用的燃料均為每噸700多元的神華煙煤,2006年耗煤4萬多噸,用電4000萬度,今年用電將突破5000萬度。節能減排已成為國家控制性指標,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應引起企業和政府共同重視。
2、技術含量低、成本高,限制產品市場競爭力。目前玻璃瓶生產企業普遍面臨一道技術難題,就是由于模具
加熱慢而造成的成品合格率低,普通型、廣口瓶約為75%左右,異型瓶較低。因此10萬只以下的訂單企業不敢接,而數量較大的玻璃瓶只能是普通型、中低檔的包裝用品。突破技術瓶頸是企業共同面對的課題。
3、自營出口企業少,利潤空間小,不利于品牌培育
玻璃制品出口應屬一般貿易范圍。目前馬坡鎮只有一家具有自營出口權的企業,十幾家企業數億只玻璃產品雖然已進入歐、美、日、韓等國際市場,但絕大多數是根據訂貼牌生產,其利潤大都流入中間商的口袋,這種狀態如果持續下去,將不利于我市產業發展和產品品牌培育,也不利于外向型經濟發展。
4、金融等服務滯后,遲滯產業發展。隨著銀行市場化改革的推進,信貸權力更加集中,為基層服務、為群眾服務的
窗口日漸減少。馬坡鎮找不到一家銀行機構窗口,玻璃制品企業不僅沒有一家從銀行貸到款,連正常的匯兌、存貸、轉帳業務也無法在當地通過銀行機構辦理。當前一方面是農行系統有數十億的存款貸不出去,一方面是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因貸不到款而遲滯發展,錯失良機。
以上四點困難及問題至2007年年底以基本解決。
三、對馬坡鎮玻璃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1、加快“徐州玻璃科技產業園”建設步伐,助推產業集聚發展。1995年由東南大學專家評審論證的馬坡鎮工業園,2004年又請省規劃設計院和市規劃局專家重新論證,定位為“徐州玻璃科技產業園”,2006年被縣委、縣政府列為重點扶持園區。鑒于其已初具規模,形成產業鏈,建議政府給予支持,加強引導,促使企業進一步集聚產業集中發展。一是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整合各種政策資源,為產業發展提供環境條件。近兩年,鎮政府為建設產業園投資
硬化了路面6.4萬平方米,綠化5000平方米;年內準備再硬化3條6公里主干道,修建鋪設給
排水管涵和通訊設施等;市縣政府及有關部
門應在實施農村電網改造、省支持蘇北五件實事、土地置換、科技和財政支農項目等方面給予傾斜,鼓勵扶持產業發展。二是幫助該鎮圍繞產業鏈招商引資,盡快上馬燃氣項目,為爐窯統一供氣,既可節能減排,又能節約用地降低企業成本。三是提高行政服務和監管能力,保證產業發展。偏居一隅的馬坡鎮,幾無優勢可言,能興起一個產業實屬不易,建議參照蘇南等發達地區的做法,將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定為副處級,由鎮主要負責人兼任,保證政策措施的連續性和產業持續發展。
2、提供技術支持,促進產業持續發展。科教資源是我市發展工業經濟的優勢。既有工科院校又有大學科技園,建議市縣科技部門盡快為玻璃產業發展搭建技術攻關建平臺,建立產學研互動共贏機制,幫助企業解決諸如模具加熱、延長爐齡、提高熱效率、節能減排、高檔產品設計等技術難題,不斷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擴大市場,不失時機做大做強我市玻璃制品產業。
3、組織經濟綜合部門、管理部門為企業服務,保障產業順利發展。實現實力徐州、小康徐州、和諧徐州目標的關鍵是靠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徐州有不少產品和企業自生自滅的教訓。建議市縣政府在扶持玻璃制品業集聚發展方面組織協調好幾個方面的具體工作:一是組織有關部門上門為企業服務,宣傳有關政策,幫助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困難;二是由外貿部門牽頭,開展企業自營出口業務輔導,增加玻璃制品企業自營出口數量,提高產品出口比例;三是請人民銀行協調金融機構在產業園區開設窗口,創新為企業服務的形式和產品,支持企業和產業發展,實現銀企雙贏。
4、加強引導,組建行業協會,保證產業有序發展。目前,大多數玻璃制品企業都注冊了商標,建立了營銷隊伍和網絡,有的在義烏等地設立了銷售窗口,但由于玻璃產品市場行情好,投資周期短、見效快,且全部為民間投資的民營企業。加強引導、避免大量同質復制企業而引起的無序競爭、互相殘殺十分重要。一是引導玻璃制品企業組建行業協會,加強自律,提供服務、規范競爭、有序發展,增強在市場上的整體話語權。二是為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如市場信息、產業政策、行業和產品
技術標準等。三是建議由縣政府搭臺籌辦玻璃制品展,擴大我市玻璃產業、產品影響,學習借鑒外地玻璃制品業的經驗和技術。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玻璃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