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訪
澳大利亞ECT公司清潔煤試驗廠時,每個人都得到一份別致的紀念品。這是一個直徑1厘米多的長條狀黑褐色的清潔煤樣品,很輕,像是一件藝術品。
講解人員介紹說,這是經過
脫水處理的褐煤,硫的含量可以降低到2%以下。它的燃燒效率為24兆/焦爾,是脫水前的3倍,與焦炭的能量相當,但灰度比焦炭還低,是很好的清潔能源。
獨一無二的褐煤脫水降硫技術
把褐煤變為清潔煤,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先是將褐煤開采出來,然后進行脫水處理。褐煤的含水量高達60%,比黑煤高出許多,不經過脫水無法進行工業應用。通過脫水處理后,含水量減少到14%,兩噸褐煤經過
干燥形成1噸煤和1噸水。經過處理后的清潔褐煤,形狀為圓條狀,類似于焦炭。從褐煤分解出的水,經過潔凈處理后可以飲用,還可以灌溉農田,也可以供發電廠
冷卻循環用。
了解到,澳大利亞是一個褐煤儲量極其豐富的國家,總儲量在10億噸以上,據測算可開采500年。褐煤主要用于發電,由于褐煤的含水量大,硫的含量高,因此澳大利亞在變褐煤為清潔煤的技術研究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重點放在脫水、脫硫和二
氧化碳深度掩埋的技術方面。目前,澳大利亞的褐煤脫水降硫技術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據這家研究機構介紹,如果維多利亞州的三大發電公司都采用這種清潔煤發電,其污染物排放可減少56%,雖然成本會增加一些,但如果把節省的碳排放稅加進去,成本是持平的。目前他們正在建造一座年產量15萬噸的工廠,6月份就可以投產,其遠景目標是達到年處理600萬噸的規模。澳方表示,從長遠來看,這個項目進行國際化合作的前景是十分廣闊的。
在采訪澳大利亞環球機遇開發署時,路華女士介紹說,環球機遇開發署是澳大利亞本屆政府新設置的一個機構,幾天前剛剛確定下這個機構的名稱,目前在中國設有3個辦公室,其職能是幫助中小企業尋找開發機會,核心任務是充分鼓勵企業與中國企業在新的大
框架下合作。她說,在一個叫獵人谷的地方,澳大利亞與中國
哈爾濱電力公司合作,共同出資1.5億澳元建設清潔煤開發公司;在悉尼北部,澳大利亞與華能集團合作,正在建設一個超潔凈煤的生產基地。
引領綠色設計的政府大樓
澳大利亞在減緩全球變暖的努力中,把
建筑節能提高到重要位置,并且采取了實際行動。在墨爾本市采訪時記者看到,墨爾本市政府的兩座大樓就是引領建筑
節能環保的創意之作。
墨爾本市市政府大廈2號樓(簡稱CH2)在
加熱、制冷、發電、供水方面都采用了全新的設計理念,創造出既節能環保又適于工作的建筑生態系統。
大廈主人介紹說,在這座大廈的10個樓層中,只要是你可以想象得到的部分,全部融入了可持續發展的技術。CH2的冷熱調節沒有使用傳統的空調
設備,而是通過自然原理設計而成。設計人員在樓北側墻面鋪設了10根深色抽氣管,利用深色吸熱、熱氣上揚的原理吸收建筑內的熱量,并將建筑物內污濁的空氣上揚到建筑頂端,利用風力
渦輪機排出。
南側面墻設有淺色管道,管道吸收屋頂17米以上高空中的新鮮冷空氣,并且通過管道進入噴射塔,空氣由噴射塔中下降時,會因噴射水的蒸發而降溫,通過地板通風口,新鮮空氣流向各個工作區域。20℃的新鮮空氣進入房間升溫,最終上升到屋頂聚留,在曲線形的屋
頂板上被收集,轉換成27℃熱能進入回收系統。新鮮空氣在大廈內只使用一次,每半個小時室內的空氣就更新一遍,不像傳統的空調對
空氣循環使用。CH2的新鮮空氣量是傳統建筑的兩倍。
CH2水的利用也令人稱道。大廈每天從市政下水道中抽取10萬升生活污水,通過多功能污水處理設備,使污水變成適合非飲用目的的A級清潔用水,并將這些水用于CH2的水制冷、植物澆水、廁所沖刷等。剩余的回收水還可用于市政府的其他建筑物、城市噴泉、植物澆水等方面。設計人員還通過回收利用雨水,節省更多的新鮮水。
CH2的
窗戶用回收
木材制作的
百葉窗遮擋西側墻面的陽光,并裝有自動夜間通風降溫裝置。屋頂
光電池發電板所產生的能源,可以為百葉窗提供電力,使百葉窗具有跟蹤太陽的功能,會隨太陽的位置發生變動。
據介紹,這座大樓創造出了健康的工作環境。自2006年10月開放使用以來,工作在此的市政廳員工普遍感到效率提高,“下午不會瞌睡”。由于空氣新鮮,病假明顯減少,在辦公區域很少聽到有咳嗽聲。一份員工調查顯示,工作效率比傳統大樓提高了11%,因此節省的開支從原設計的91.6萬澳元提高到200多萬澳元。
一位澳大利亞政府官員評價說,與通常建筑方法相比,CH2的耗電量降低了85%、煤氣消費量降低了93%,CH2所有的能源使用只有政府1號樓的13%;CH2的排放物比傳統設計減少60%,是目前市政府1號樓排放量的1/5。
也聽說,建造這座大樓墨爾本市政府承擔了很大的壓力,因為它的設計成本和施工成本較傳統大樓要高。但最新的一份獨立報告顯示,大樓將在7年內收回環保投入的成本,比原計劃提前3年。這個結論也讓墨爾本市市長蘇震西先生松了一口氣。正是在他的力主下,這座環保大樓才得以建成。而所謂“使用納稅人的錢蓋豪華大樓”的說法,也因其優異的節能降耗性和環保投入成本的較快回收有了正面結論。一年多來,這座樓已經在國際上獲得了18項大獎和眾多國際贊譽,引起建筑設計界以及環保專家的興趣。它有可能改變整個澳大利亞乃至全世界在生態可持續設計方面所采取的方法。據了解,澳大利亞的一家銀行已計劃按此模式建設自己的辦公樓。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