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節約能源法》已于今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法旨在推動全社會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不僅有助于從根本上扭轉某些行業節能減排意識薄弱、責任不明確的現狀,而且針對當前節能工作的薄弱環節,對工業、建筑、交通運輸等領域新增了節能管理規定。新節能法規則的細化和完善,為拓展節能領域、加快
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助推力。
2007年我國節能減排效果初現。隨著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加強環境執法和制度建設,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的過快增長,2007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27%,化學需氧量、二
氧化硫排放總量近年來首次實現雙下降,比上年分別下降3.14%和4.66%。
與此同時,按“‘十一五’規劃綱要”要求,到2010年,全國萬元GDP能耗要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10%。但目前的形勢是,單位GDP能耗2006年只降低了1.23%,2007年下降了3.27%。這意味著未來3年內,每年平均完成5%的任務。節能減排任務依然艱巨。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是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的關鍵一年,務必增強緊迫感,加大攻堅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報告提出十大措施確保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在這樣一個時刻,新節能法正式實施,自然引來各方普遍關注。
建筑節能“熱改”當先 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我國
建筑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的比例不斷上升,目前已達三分之一左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有關部委近日發布消息,按照國務院今年的節能計劃,“十一五”期間全國要節約2.4億噸標煤,其中建筑節能要達到1.01億噸標煤,占40%,供熱
采暖必須承擔至少三分之一的任務指標。
據有關數據統計,全國供熱采暖耗能全年約為1.3億噸標準煤,占全社會總能耗的10%,平均耗能是氣候相近發達國家的2—3倍,
供熱系統熱損失約為15%—30%。積極推進實施供熱體制改革,推行按用熱量計費已迫在眉睫。
為此,新修訂的《節約能源法》對“熱改”予以明確規定,國家采取措施,對實行集中供熱的建筑分步驟實行供熱分戶計量、按照用熱量收費的制度。新建建筑或者對既有建筑進行節能改造,應當按照規定安裝用熱計量裝置、室內溫度調控裝置和供熱系統調控裝置。
今年3月31日,在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等部委聯合舉辦的“第四屆國際智能、
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
博覽會”上,我國首次推出了供熱節能與分戶計量整體解決方案,采用這種方案,預計平均供熱節能將達到20%左右。同時,由相關管理部
門力推的我國自有知識產權的節能供熱系統產品目前已完成試點,即將進入全面推廣階段。
隨著“熱改”的推進,節能服務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產業。一些節能服務公司與各地熱力公司組成戰略性聯盟,幫助供熱企業解決
節能技術和資金不足方面的問題,合作組建區域性綜合能源服務公司,為供熱企業實施節能改造提供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管理等一條龍服務,在熱計量領域廣泛進行表計安裝、調試、檢測、維護、抄表及計費等相關服務。
“我們采用的是一種叫做合同能源管理的市場化節能運作模式:節能公司不僅提供能源診斷,還提出改造方案,提供自行融資改造等一攬子服務,最后從節能效益中分成。”北京華儀樂業節能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樂鈞介紹說。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日前也表示,我國北方地區現有建筑要進行計量改造的市場容量非常巨大,預計超過2000億元,但這并不意味著老百姓要掏2000億元錢。“從機制上,我們推行能源服務公示模式,也就是說,一個小區要進行計量的改造,就請一家節能公司來,由節能公司提供改造費用、技術和裝備。改造好以后,在一定的年限內,比如10年內,節能的效益及節省下來的
供暖費用,部分返還給這個節能公司。這樣用戶只花很少的錢或者是不花錢就能夠達到節能的效果。”
鼓勵節能汽車研發 新修訂的《節約能源法》在第三章增設了交通運輸節能的內容,規定:國家鼓勵開發、生產、使用節能環保型汽車、摩托車、鐵路機車車輛、船舶和其他交通運輸工具;鼓勵開發和推廣應用交通運輸工具使用的清潔燃料、石油替代燃料。
作為我國能耗大戶的汽車行業,新節能法剛一實施,即在汽車廠家、專家中引起較大反響。
作為較早開始研究混合動力車的企業,長安汽車負責混合動力的企業負責人對新節能法的實施表示歡迎,他認為新修訂的規定將對汽車廠家研發節能環保型汽車提供支持引導。“尤其是新節能法增加激勵措施一章,明確國家實行財政、稅收、價格、信貸和政府采購等政策促進企業節能和產業升級。”
專家介紹,汽車節能環保可從兩方面進行。一是生產制造過程盡量節能減排,二是汽車設計上追求低污染、低能耗。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航表示,新節能法實施后,開發、生產節能環保型汽車將成為必然趨勢,各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企業中遠期規劃,改善污染和能耗問題。
事實上,在近年的國際大型車展上,節能環保的混合動力車已成為一大亮點。國內的汽車廠家如長安、吉利等也先后公布了自己的混合動力車計劃。
去年10月底,國家發改委出臺了《
新能源汽車生產準入管理規則》,這是我國有關新能源的第一部政策。新節能法對節能環保型汽車的規定,讓眾多汽車廠家對國家進一步細化激勵政策盼望熱切:比如,對何種情況提供稅收或信貸上的支持?在針對汽車節能環保的研發上,能否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一些產業化的課題,如量產銷售的車型研發,如何予以支持?尤其是在混合動力車型售價遠遠高出普通汽油車的情況下,這一需求更為迫切。另一方面,希望國家對消費者加大新能源車型宣傳力度,適當減少此類車型的相關稅費等,減少消費壓力,帶動企業銷售。
規范能效標識促產品省電
國家發改委、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認監委今年1月25日聯合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能源效率標識的產品目錄(第三批)》。本次目錄的發布,表明能效標識產品實施領域的擴展:以電動機為切入點,開拓了能效標識制度在工業領域的實施;以自鎮流熒光燈和高壓鈉燈為起點,開拓了能效標識制度對照明
設備的實施。此前,我國實施能效標識的產品為房間空調器、家用冰箱、家用洗衣機及單元式空調四項。
“未來10年,將在40類主要耗能產品領域實施能效標識制度。‘十一五’末完成20類產品的目錄實施。”國家認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能效標識制度是我國近年來強制實施的一項重要節能管理措施,2005年3月1日正式實施。能效標識是指附在產品或產品最小包裝物上的一種信息標簽,用于表示用能產品的能源效率等級、能源消耗量等指標,向消費者提供必要的信息。能效標識將產品劃分為不同的能源效率水平,劃分依據為相對應產品的國家能效標準。新修訂的《節約能源法》明確提出,國家對家用電器等使用面廣、耗能量大的用能產品,實行能源效率標識管理。生產者和進口商應當對列入國家能源效率標識管理產品目錄的用能產品標注能源效率標識,在產品包裝物上或者說明書中予以說明。
專家介紹,近年來,由于節能意識的提高和環保的需要,能源效率成為衡量產品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世界各國根據環保的需要,對進口的家電產品的電耗值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產品的能效成為保證國際貿易順利進行的條件之一。
在國內外能效標準提高的推動下,眾多知名的家電品牌,開始紛紛涉足節能領域,將節能作為家電產品研發技術的研究重點和產品的賣點。節能變頻空調、節能環保冰箱、快洗節能洗衣機等低能耗家電產品迅速占領消費市場,持續熱銷。
專家預測,隨著家電產品的進一步普及,居民家用電器消耗的電力,在可預見的將來,會呈現快速的增長勢頭。同時,居民用電時間比較集中、用電量比較大的特點,使得電力系統的負荷弱化,電網的負荷普遍下降,造成電力設施資源的巨大浪費。中國家電協會副理事長陳鋼表示,采用更嚴格的能效標準,將有利于國家的節能減排整體目標的實現。在“十一五”期間,我國的能效標準所產生的節能貢獻率,將占全國貢獻量的20%以上。
“許多成功的經驗和實踐表明,積極制定和推廣產品節能效率標準,是發展中國家降低耗電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徑。”陳鋼表示,新節能法在規范推進家電產品能效標識管理的同時,也成為今后家電行業發展的綠色推動力。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