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 08月18日 記者小靜】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貿易保護主義呈明顯地抬頭趨勢。一些國家的政府為安撫國民情緒、轉移民眾焦點,頻頻對中國揮舞反傾銷“大棒”。前不久,中國輸美輪胎特保案引發了普遍關注,當奧巴馬尚未就此作出最終裁定時,眼下歐盟又要對中國
鋁輪業發起反傾銷調查。
自從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8年來中國是遭遇各國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很多人會問一句,中國鋁車輪向歐盟傾銷了嗎?我們可以從新聞了解到,中國企業是以高于國內市場的價格向歐盟出口鋁車輪,并沒構成傾銷。同時,中國對歐盟出口的鋁車輪占歐盟市場的份額不足8%。借用一句流行語,中國鋁車輪“被傾銷”了!
我們知道,在WTO眾多成員中,中國是出了名的“老實人”,一般只會選擇外交途徑磋商解決。但是,老虎不發威,并不代表是病貓。我們可喜地看到,這次中國鋁輪生產商以集體方式應對歐盟鋁輪的反傾銷訴訟。畢竟,這關系到幾十家中國企業的利益及上萬名員工的就業,更為關鍵的是,在中國汽車零部件領域,鋁輪成為了為數不多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品牌,是中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的一個標志性產品。
俗話說得好,“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日常生活中,做生意討價還價是常有的事。而在國際貿易中,各國出現貿易摩擦也很正常,在金融危機下,各國的日子都不好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盤”,為了本國利益著想這可以讓人理解。但是,若有國家心懷貿易保護主義的鬼胎,動不動就想要揮舞反傾銷的“大棒”,幻想通過公平貿易的原則滿足其一己之私,讓別國“被傾銷”,損害別國的正當貿易利益,這是我們堅決反對的!
筆者以為,這次我們在應訴中,可以從“申請國”和“類比國”上尋找突破口,抓住“提出訴訟申請的歐盟‘企業聯合體’市場份額必須超過25%”和“在反傾銷訴訟中所選擇的第三類比國必須為經濟發展水平與我國大致相當的市場經濟國家”這兩方面反駁,但更為重要的是,要在當今世界貿易保護主義日益猖獗的情況下,表明自己強硬的態度,讓那些妄圖想要把中國變成“被傾銷”的國家有所忌憚,為其他中國企業解決貿易爭端提供典范。【完】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型材專區 】